《战袍未解,目撩心搔》 (第2/3页)
调来援军,连斩七十七人,力保关口未失。」 她一时没有将这个抓马苦逼的英勇人物跟眼前的眉目俊朗、看不出几分沧桑的年轻将军联想在一起。 林初梨敛着声,望向春喜,试探性地小声问:「……你对沈将军印象怎么样?」 春喜眼神唰地亮了,凑近她耳边,压着声音说: 「英勇得很呢!您听我说——」 她语气忽然变得神秘,眼珠子转了转,鬼鬼祟祟地朝四周瞄了几眼,又缩回来: 「当年关战那一仗,老镇北将军与两位公子战死,满门忠骨,只剩沈将军一人活下来。」 「可有些人不安生,借题发挥,说是老将军误判军机,害得三营将士折损。还说沈将军援军来得太慢,想一并弹劾问罪。」 她一边说,一边忍不住咬了咬牙,语气里透着一丝替人不平的气闷。 「他身披甲胄跪于殿前,整整三日三夜,不言不语,谁都劝不动他。」 「到第三夜啊,人终于撑不住了,『啪』地一下——」 她语气一沉,手微微往下一砸,想表现却又碍于场合,但眼圈悄悄红了一些: 「就那么直挺挺倒下去,脸都贴着水」 「昏倒前,他还睁眼望了殿门一眼,雨水跟血混着流,声音嘶哑得都快破了,却还喊着——」 她吸了口气,小幅度挺起身,学着男子沙哑的声音,低低念出来: 「父兄战死,若真有罪,末将一并领了便是。」 「但这一身甲胄,甘愿战死沙场,也不背这莫须有的罪,污我沈家忠烈之名。」 「……陛下震怒,亲自将他扶入殿内,急传太医,又下旨严惩诬告之人,撤回弹章。临末,只道:『沈氏一门忠骨之血,朕记着,世人也当记着。』」 她说完后,两颊鼓着,像是替沈将军讨回了公道似的,还不忘轻轻抖了抖衣袖,脸上全是「我说完了,精彩吧」的神情。 林初梨轻轻掩唇一笑,斜她一眼,语气含笑带揶揄: 「你是在现场了是不?瞧你说得头头是道,改日你来当史官?」 春喜一下红了脸,嘴一瘪,小声嘟囔:「我哪儿会什么史官……这些都是说书先生讲的,我听多了就记住了。」 林初梨嘴上虽在调侃春喜,心里却一句都接不上。 三个人死了,活着的那个也几乎断了命,到头来,换来的却只是那么一句轻飘飘的「记得这份忠骨」。 她理智上知道,这里是古代;可感性上却怎么都接受不了这样的代价与回报。 某个念头像烧红的铁,贴在她心口烙了一记,热意迟迟散不去。 她来自一个人命珍贵的时代,忠诚也有价格,英雄的话说得多,真的去做的人少之又少。 而这里,有人是真的为了死得其所而活的。 她以为自己只是听个热闹,随口问问,图个趣味,结果听着听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