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曲_1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14 (第1/2页)

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

    

14



    警告!之后的内容无脑且爽文,不喜欢绕路哦

    2016年,那年五月,盛轩宣布参选。

    选区是纽约第六选区,皇后区一带,登记选民里超过六成是民主党。基本没人怀疑他会赢。

    他父母本来就是民主党大金主,在教育、司法、医改三个方向持续捐款。自己又是联邦检察官背景,长年在电视辩论和法律访谈露面。加上种族和移民身份的象征意义,候选人结构里算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类。各类支持者会议里,主持人介绍他时总说:“这是我们华人社区的骄傲,是美国梦的体现。”

    那年王瑶三十六,孩子六岁。

    小孩跟她姓,叫王以恒,头发浓密,眼睛黑白分明,说话时总喜欢用大人语气纠正别人。白天上学,周末上中文课,家里请了全日制保姆负责接送和照看,王瑶在联合国做项目协调,出差不少,但节奏规律。

    她每天早上六点半起来吃早饭,七点前出门。孩子不挑食,但爱吃汤面,王瑶几乎每周都给他做一次番茄鸡蛋面。周末在家时,她自己换衣服、整理床铺、看资料,照样会一边盯着孩子刷牙,一边念学校发的课程表。王瑶从不说“乖”或“懂事”,只是偶尔给他换袜子时,看着那双还没长全的小脚,手指会顿一顿。

    盛轩晚上常常不在家。竞选活动从初选开始就进入节奏,开会、见捐赠人、参加记者会、教会集会、移民联谊。他要去的地方多,每次出门前只是和王瑶说一句:“今晚回不来,孩子哄完早点睡。”

    王瑶没有参与任何一场造势活动。竞选团队给她发邀请函,她不回,电话催了几次后也默认不去了。记者想采访家庭部分,被她拒绝。对外口径是“配偶支持但不干涉”,这在美国选举语境里并不罕见。

    盛轩没有强迫她出席,但每次大型演讲结束后,总会说一句:“你还是该来看看。”

    王瑶会说:“我不想抬着脸笑。”

    他就不再说话了。

    男孩儿有次在晚饭桌上问:“爸爸去选什么?”

    王瑶答:“去当议员。”

    “议员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就是要替别人做决定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会选他吗?”

    那年十一月选举,盛轩得票率超过六成,拿下所有街区的多数票。媒体早早预测他是“安全席稳票议员”,但团队照例办了胜选感言。他穿深色西装站在教堂礼堂讲台上,说:“我代表的不只是族群,更是这个国家最基本的法律信仰。”话音刚落,掌声响了三十五秒。

    王瑶没去。她在家哄孩子睡觉,洗完澡在沙发上看天气预报。预报员说,明天小雨,气温下降。

    宣誓前一个月,盛轩带王瑶和孩子搬去了华盛顿。他早早买下DC市郊一处独立住宅,红砖外墙,两层,前院有白栅栏,后院是一片矮树丛。房子不新但修得干净,厨房敞亮,阁楼做了儿童房。王瑶第一次进去时说:“你是早就准备好了。”

    盛轩回答:“早晚都要来。”

    2017年1月3日中午,阳光很好,风不大。

    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正门铺了红毯,来自各州的新任议员按姓氏顺序排队入场。盛轩穿深蓝西装,领带打得很平整,胸前别着星条旗徽章,走在第六组队列的前排。

    就职仪式在众议院主厅举行。主持人宣读誓词后,全体议员举右手同步宣誓。宣誓完毕,掌声起,摄像机闪个不停,媒体在看台上记录每一个表情。

    盛轩眼神平静,看不出情绪。

    摄影镜头捕捉他举手那一刻,标题写的是:“第一位华裔检察官出身的纽约众议员,正式就任。”

    2018年春,盛轩已是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名议员,隶属司法委员会,专注于健康数据治理与公共利益相关立法的审议与监督工作。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,盛轩以委员会成员身份参与质询与陈述。

    同场出席的还有   Marina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